舞起来了!
来源:腾讯网     时间:2023-08-31 12:26:14

在桂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

少数民族同胞习惯舞草龙

迎接新年、庆祝丰收、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祈盼风调雨顺、祈愿老少平安

村民在测试编扎好的草龙。

日前,记者走进灵川县兰田瑶族乡兰田村

村民正在忙着编扎草龙

准备在节庆活动上进行表演

“最初的草龙只是简单用稻草编扎而成,比较粗糙,后来经过不断改良,发展到用禾秆为主要制作材料。”兰田村村民韦汉贻介绍说。韦汉贻今年50岁,是草龙的龙头制作师傅,他从小便跟着爷爷、父亲学习编扎草龙。

编扎龙头。

“编扎草龙工序复杂,工作量大,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选、编、扎等工序。”韦汉贻说,他们选用优质的禾秆为原材料,编扎成龙鳞,再把竹子破成宽窄厚薄不等的篾条,扎成龙骨、龙头、龙身、龙尾等,再经过十多道工序,才能完成整条草龙的编扎。

制作龙珠。

“选”即选料。在稻谷成熟的季节,到稻田里挑选那些长得粗壮、较长、没有折断的稻秆,用禾剪一根根剪下来,再把外面的皮去掉,留下稻穗和稻秆,晒干后脱粒,剩下的就是上乘的禾秆。

编扎草龙骨架。

“编”即编龙鳞。每块龙鳞约为人的手掌大小,通过编辫、编席、缠绕等方法编扎,是编扎草龙最耗费时间的一个环节。

编扎草龙。

“扎”即扎龙架和鳞片。扎龙架时,先用竹片扎成一个草龙的骨架,设计好龙身的大小和长度,然后按照比例设计龙头。接着是扎龙鳞,先用禾秆编扎出粗细不一的草绳若干,再用草绳两根一股或四根一股把一节节龙身骨架连接起来,然后把编扎好的龙鳞有序地编扎在草龙骨架上,再经过一番精心打扮,一条栩栩如生的草龙就制作完成了。

编龙鳞。

兰田村新扎成这条草龙长20米

龙身直径40厘米

用了将近3000块鳞片

用掉禾秆60多公斤

十几个村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

测试龙头。

“草龙制作好以后,要择吉日开光、为草龙点睛后,才能出游表演。”韦汉贻说,成年男子舞草龙较为常见。表演时,在大型锣鼓有节奏的伴奏下,草龙龙头上下左右摇摆,做出咬尾、穿窜、盘旋、跳跃、戏耍、逗乐、滚龙、绞柱等动作。

村民测试编扎好的草龙。

乡亲们合力编扎草龙

逢年过节舞草龙表演

给乡村生活增添了欢乐的气氛

增强了村民们的凝聚力

丰富了当地的民俗文化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